一瘸一拐形容什么动物?
“一瘸一拐”的出处是明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》第十回: “计氏见他走得一瘸一拐 的,便道:‘官人如何走得这样 快?’计郎笑道:‘这贼骨头着痛哩!’”后来人们习惯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走路时腿有毛病、姿态不良。但是,你知道这个成语最初是形容什么的么? 答案可能让你意想不到——它最早形容的是兔子!并且不是家兔,而是野生草食性兽类——野兔。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八十九回:“又走到一片荒野之地,只见一堆人环围不住,正在争辩,忽然其中一人发足奔来,其行如飞,后面跟着好象一只被追的兔子,一瘸一拐的。”
为什么用“一瘸一拐”来比喻兔子呢?这是因为兔子有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——当它们受到危险的时候,会突然跳起来,然后向后跳跃,同时尾巴向上摆动。这个动作可以使得它们避开天敌的袭击,但也会因为身体的惯性使后腿受伤,出现一瘸一拐的情况。 你也许觉得兔子这种跳跑的方式很可爱,但其实这是它们在逃生时的一种特殊技能。因为兔子全身都没有防御性的爪子,牙齿也很弱,所以无法直接攻击敌人。在这种被动防守的状态下,一瘸一拐地逃跑就是它们的最佳选择了。
除了兔子,还有哪些动物能用“一瘸一拐”来描述呢?清朝学者赵翼在《陔余丛考》中列举了“一瘸一拐”的几条来源: ①“一跛一蹶”指鸟步行缓慢而摇摆的样子;②“颠脚簸踵”是指狗跑时的样子;③还有“一偏一侧”“左歪右斜”等等,都用来形容人体倾斜着走路的状态。 从这些来源来看,其实古人使用的“一瘸一拐”还是很宽泛的,不仅用来形容人类,也用来喻指许多哺乳动物和鸟类。可见这个成语的确切含义取决于所处的语境和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