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物的一类传染病有哪些?
动物医学领域中,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可分为三类:细菌性疾病、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。 1.细菌性疾病 动物源细菌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病原之一。这些病原主要来自动物机体表面的正常菌群以及土壤、污水中的条件致病性菌。这类疾病的特点是症状明显,诊断较为容易且治疗手段较多。然而,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,细菌耐药性产生速度加快,一些菌株的耐药水平已经很高,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。
(1)动物源性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,可侵及人体几乎所有器官,以肺部受累最多见。动物体内的结核杆菌大多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,对动物的毒力很强,但通常并不引起动物发病,而是成为长期带菌者或潜伏感染。在抵抗力下降时,细菌迅速繁殖,引起疾病发作。近年来,随着人类结核病的加重,猪等畜禽也成为该病的重要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。
(2)动物源性流感 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,并能在动物群中传播流行,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在人和动物之间进行传播,并造成人类的患病和死亡。重视动物流感病毒的研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 目前,可用于检测流感病毒的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越来越多,但对于快速诊断和治疗而言,血清学方法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。
(3)布鲁氏菌病 又称“地中海热”、“发热病”,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性疾病。布鲁氏菌属细菌感染的人类常见疾病有:子宫炎、流产、产褥期发热、急性白血病、艾滋病等;动物感染后大多无症状,或仅表现轻微症状,如食欲减退、精神不振、体温升高、乏力等,恢复后一般不残留任何体征。目前尚无特效疫苗和治疗方法,主要是积极预防。
(4)炭疽 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,主要特征为高热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全身中毒症状,还可出现淋巴结病变和出血倾向。动物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原体入侵部位,若侵入消化道则可无症状或有轻度胃肠道不适,若食入未熟透的动物肉类可能引发食物中毒;侵入呼吸道可使动物患肺炎;若侵入皮肤则出现溃疡,且不易愈合。目前无有效疫苗和特效药,主要是加强检疫和做好消毒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。
2.病毒性疾病 (1)口蹄疫病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(猪、牛、羊等)的一种急性、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性炎症。病毒通过直接接触和传播,口腔粘膜是病毒的主要侵入途径。 患病动物会出现高热、食欲不振、口腔粘膜水泡、糜烂、咳嗽、喷嚏等症状,蹄部的皮温高、干燥、脱屑,步态不稳甚至瘫痪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,主要有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的药物。
(2)非洲猪瘟 又称黑斑瘟,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。临床症状多变,可表现为急性型(高热、厌食、嗜睡、呕吐、腹泻、严重脱水)、亚急性型(持续低热、倦怠、厌食、慢性消耗性症状)或隐性感染。 该病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,控制该病的关键是在于严格的检疫、免疫预防和隔离消毒等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