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诊断狗狗?
“诊断”这个词用得有点大,在讨论怎么给狗狗进行“诊”之前,我们先来看一下医生对疾病的定义。 医学上所说的疾病,是指机体在受到某种刺激(内因或外因)后,机体功能紊乱或机体组织结构损伤而出现的异常状态,这种状态又称做症状(symptoms)。任何疾病都有其相应的临床症状,但有的病人体温升高,你却可能检测不到;有的人流鼻涕,你可能观察不到;有些人咳嗽,你听了也未必听得到……这些表象不是疾病,只是某些疾病出现时的伴随行为,或者叫做体征(signs),它们并不是疾病的诊断依据。要诊断某一种疾病,必须有充分的依据,这些依据是:
①有临床表现;
②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数据;
③有典型的影像学结果;
④还有排除其他疾病的诊断依据。 一只狗没有临床表现,但我们还是能诊断它得了某病,这种情况不是没有,比如血液化验就能发现某些疾病,即使动物没表现出任何症状。但这种依赖检验结果的诊断叫作推断诊断(inferred diagnosis),并不能完全确定动物得了某病,只能推测可能是某病。
要最终确诊,还是要依靠动物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。当你发现自己的爱犬没有精神、食欲下降甚至丧失、体重减轻时,要及时带它去就诊,让医生通过体检(见下述“诊疗过程”部分)得出结论。 至于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,在诊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不过,在做这些项目之前,医生会先看看动物,并通过触诊检查一些重点器官,这些检查叫做病史采集(history taking)。
接着,医生会根据病史采集到的信息,决定需要做哪些进一步检查,并给动物开化验单或拍片,把这些检查做成影像资料存档,以便今后对照。 有些项目的检查结果可以立即出来,如血常规和生化全项;而有些项目的结果需要等待一段时间,如影像检查。
等到所有检查结果都出来了,医生会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,然后给出诊断,同时开出治疗药物。当然,在这个过程中,医生也会不断地询问你的联系方式,以便随时与你沟通用药情况 和人类医生一样,大多数兽医师也希望自己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,因此他们会给你提出相应的建议,让你定期给宠物打针或吃药物,以保持机体的状态。但是,如果没有发生临床症状,医生也无法断定你猫的体内是否有某个病原微生物存在,因此这类预防性的投药无法实施。
当临床征象出现时,预防性的用药仍然有必要,这时可以根据医生的医嘱来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