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知为什么不如一只狗鼻子?
因为“通知”这个词在现代社会已经太宽泛了,我们经常在各种各样的媒介上看到各种形式的“通知”:
1、最普遍的通知——政府发的公文;
2、最无用的通知——学校发的通告;
3、最扯淡的通知——公司老板给员工的私信;
4、最让人懵逼的通知——各种APP弹出的消息。 上述种种,虽然都叫做“通知”,但区别无疑大过于区别“猫眼vs咪咪”,但大多数人不会去关注这些细节,所以“通知”就像是个包容一切的多义词,什么都装一下,结果什么都不能深入。
就拿题主的例子来说吧,要传达的信息无非两个,一是“这里有只死老鼠”,二是“别踩啊”。前者完全不需要通知,后者根本用不着通知(除非你想提醒所有人都要小心脚下)。真正需要通知的紧急而重要的信息往往无法广泛传播(比如战争爆发前的预警),而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也没必要发布(比如动物园里的大象今天吃了几根竹子)。
于是问题就来了,对于大多数情形,你没法确定你需要发一个怎样的“通知”——是广而告之还是个别告知,是需要警醒众人还是只需要提醒一个人?这时候如果还按照“通知”的标准模板来发布,那效果必然大打折扣。 于是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:我们建立一个庞大的体系,让这个体系自己来判定需要通知的情况并进而发出合适的通知,这样就不用考虑什么是真正的“通知”了,反正只要有情况需要通知,就由这个系统自己去发吧!(或至少让某些拥有庞大流量的自媒体来自行判断并发送相关信息) 这个系统的名字我们就叫它“知乎”好了。